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王麗雅、李福珍教師觀課時間

王麗雅、李福珍教師觀課時間:2015.01.06--09,課次:麗雅老師:紙船印象;福珍老師:生命的價值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翻轉教師短講五分鐘
    我想以一本書為自己出征來貫串我做翻轉教育的起心動念。為自己出征是一位武士整天穿著盔甲拿著劍行俠仗義救公主,然後搞得妻子酗酒、兒子不認識自己的淒涼下場,悽慘落魄的武士不得已只好走上真理之路,過三堡,尋得生命的價值。我覺得教育情境中的教師就是整日穿著盔甲----成績分數、段考進度、日復一日。搞得自己疲累不堪,覺得無用的知識仍要一遍一遍的傳授,覺得亂七八糟的學生仍要勉力應付,覺得枯燥無味的課程仍要不厭其煩的教下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不覺失去教學的動力,生命的活力,只剩下一張張的考卷、一句句考九十分的有幾人?上第一志願有幾人的嘴臉?想要改變,卻無力為之,不想改變,因為這樣還過得去!
    我曾經在這樣的環境中,看過許多這樣的老師。幸好,我有書籍為伴,我有教會生活為伍,更有基督的生命在我身上,所以我從來就不是這樣的老師,我認為無趣的知識,我也不想教,如果要我教,我就動腦筋想辦法把無趣轉成有趣,加入很多課外閱讀的知識,把教學領域拉高變廣,將複雜轉為具體簡明,所以我不是為翻轉而翻轉,我是因為看見學生的需要,年輕心靈跳動的脆弱,還有一大堆校園內勾心鬥角的名利競爭的不得已,更重要的是一份對自己教育理念的堅持,所以且戰且走的一路過關斬將,來到翻轉教室的大門。
    當我看見齊柏林《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時,那種高度與我心有戚戚焉,因為在教育現場我總被認為曲高和寡,在現實的教育環境下,我總是寡不敵眾,孤軍奮戰。所以小魚兒的我只好奮力的游向大海,尋找我生命的出口,終於我從沉默之堡中找到了門,又在知識之堡中尋見足夠的知識,從一步一步的課堂試驗調整,一次一次專案研究的會談中,我殺死了疑懼之龍,不僅在我的課室中盡情地呈現不同的教學風景,也在學生的學習成長中分享他們心靈的點滴,更在學生的回饋與讚美中,每天過著如魚得水,充實、快樂的教學生涯。洪蘭老師說: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跑點,而是贏在轉折點;成功沒有捷徑,卻有很多路徑,供你選擇。台師大唐淑華教授說:我們做老師不僅是做善事,更要做專業的協助。


所以我們不僅只是作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更要做一個專業幫助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所以, 這一路的「轉」折,我就「翻」進另一個領域。我看見,我追尋,我翻轉。

2014.9.24  天下翻轉教師聚集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我做學習共同體的動心起念──翻轉學生的學習風景 船隻跨越一道色澤分明的潮水交界線,似從舊領域進入一個新世界,彷彿通過一道閘門,來到一個不可探究、不可預期的領域。廖鴻基 一、 緣起: 1996年從台師大畢業教書二年,留職停薪到2000年研究所畢業再回到教育現場教學,我發現學生的思考能力很弱,特別是理性的邏輯思考能力,所以2003年我自己開始推薦學生閱讀書籍並分享自己的想法,以期建構學生的思考與價值觀,於是我開始教學生涯中重要的時期──推廣閱讀,除了對文本相關資料的蒐集應用之外,我亦大量的閱讀並挑選經典著作推薦學生深入閱讀,2009年甚至一度瘋狂到自己成立閱讀(Reading)與寫作(Writing)社(R小姐與W先生的邂逅)和一群學生迸出生命的火花,每周我們都很期待上社團課,我期待的是能和學生暢所欲言帶領他們領略不一樣的人生風景,而學生很期待的是能知道更多不同的風流人生、體悟不同凡響的生命情操,嚐試不同的寫作風格與上課方式,學生告訴我他們每每回想那段思想騰飛的時期,覺得美好。 2012年八月我擔任國教輔導團兼任輔導員,接受一連串的培訓,使我十分雀躍。從輔導員初階到進階和不下數十場的教學研習,從南到北領略一場知識的饗宴。詳細閱讀親子天下《學習的革命》一書,書中很多的觀點與我心有戚戚焉,應該堅持學生真實的學習,重視知識與學習的質,學生學習的真實內化,建構學生的學習力與思考力。所以我又自費參加新竹場次的座談會,現場聆聽佐藤教授演講,從我念研究所後,我一直覺得理論很重要,因為那是我教學的依據,更是調整教學與省思教學的重要工具,不能實踐理論一定是我對它理解的不夠深刻、不夠透徹,需要透過教學省思不斷的驗證。 二、 實際操作: 2012年十月我開始教學的改變,從「那默默的一群」那一課開始,我調整了教室的座位,改變教室裡學習的風景,我打破了傳統講述式的教學授課方式,其實講述式的教學方式我「講演」得十分精采與嫻熟,所以有時禁不住教學時數的壓力時,也會回到原本的授課方式,其實我仔細觀察過學生,他們很喜歡唱作俱佳的教學,拚命的將上課重點抄回家,以為自己學很多,學得很好,其實一切且不過就是拾人牙慧而已,在國際性的評比卻是不足,世界是平的,我們不可能置身事外,自以為滿足。但反觀教育真實情境,學子能達此境界已屬上乘,然而我深深地知道這種學習不牢靠,學生並沒有學會如何學習,只是辛勤搬運的螞蟻,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如何學習,建構學生一輩子受用的學習能力,更遑論,教室中總不乏有那麼幾個「客人」,不論你講述的多麼精彩。 試作的過程中,我必須一直佐證並強調這樣的學習有長遠的效益,說服學生接受,於是我應用媒材將上海的教學、紐西蘭的教學、日本的教學融入教學情境,不斷說服學生改變學習的方法,並要抵禦其他學科全無人試作的情形,堅持而為之。 2012年12月13日林森國小受嘉義市政府委辦推動學習共同體,邀請新北市秀山國小林文生校長談論學習共同體的理論與實踐,我很高興有實務經驗者來現身說法,會中我提出一直困擾我的原因班級人數太多,教室根本無法變成馬蹄形,當時我的分組是呈現棋盤式的二人一小組的異質分組(將教室的六排變成兩兩相對的三大排),主要是兩人一組進行討論,沒有完全依照佐藤學的方式,時而分組時而講述,但我後來發現學生從原來被動的學習被我影響成喜歡和同學討論並分享他所知道的,上課前每每都問我要不要分組討論。 於是我保留對分組教學的實驗並於會中提出問題,文生校長只回了我一句話:你有沒有真心想要做?就是因為這一句話,我回去想了好久:當然是有心要做啊!不然為何要花這麼多力氣?但是教學時數、教學環境、學生素質、補救教學、有效教學、多元評量……真是一股腦地衝上心頭,但我就是不服氣,為了堅持學習的公平性與達到幫助學生真實學習的目標,我每一次段考完就調整分組的座位與成員。我發現每一次的座位與成員調整,都會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氛圍,刺激學生參與並提高學習動機較低落學生的願意。之後又應用差異化教學與翻轉學習的理念,修正我上課的重點,開始使用課前預習卡,要求學生應用所學,學習能主動學習、課前預習,依據學生需求設計不同的預習卡、提問單,應用心智圖、提問教學與文本分析的方式進行課程討論,不斷針對學生需求修正上課的方式,補充並訓練學生所需的能力,現在教學時數、教學環境、學生素質、補救教學、有效教學、多元評量全部變成我教學的好幫手,林文生校長說的沒錯:只要你想要做,不斷回到教學理論去檢視自己,不斷與教育專業人員對話,堅持信念,問題都能解決。 2013年9月參加輔導員進階培訓又遇到林文生校長,同樣又有老師質問校長實務問題,最後我告訴大家回歸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回應林校長的話,我們的老師太喜歡教,上課一直說個不停,這樣的教學真的不能長遠,學習是學生的責任,我們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我打個比方,學生要自己動手做飯燒菜,再難吃學生吃著也是香的,老師您燒的菜再怎樣色香味俱全,吃久了總是會厭的,況且學生還是不會自己煮飯燒菜,不是嗎?我們老師要提升自己的教學品質,要引導學生學習的內化與知識的應用,建構學生的思考邏輯(翻轉學習),而不只是將教學時數應用於反覆的練習而已,我相信有效學習的產生在於學生上課參與、討論、發表、思辨,而學習共同體的上課方式是有一定的功用的,寧靜的革命,在學生的心中將吹起不滅的學習之火。三、 經驗分享(一)、教師要轉型為學習的專家: 具有專業的教師是不斷學習且能不斷的修正教學,並將教學的問題透過個人不斷的省思,透過研習觀摩、同僚討論不斷的修正調整,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要轉型為學習的專家。運用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方式,必須保障實現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也保障每一位教師作為專家成長的機會(學習的革命,p146)。曾經聽聞老師說:為做學習共同體而做學習共同體。其實不然,佐藤學只是一種哲學,一種教學方式,有專業素養的教師都能自行研發並修正適宜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不要只分組一兩次就宣告無效,總要嚐試一段時間並分析出問題點,我認為教學是一種專業,台師大教授唐淑華老師在差異化研習中曾說:「教書不僅只是做善事,更要做專業的協助。」(二)、合作學習與學習共同體小組學習成員的關係: 合作學習多半會給學生一個角色,分配一項任務,時日一久多半會自然形成階級關係。而我個人偏向學習共同體小組成員之間的互惠關係,一種若無其事的關懷(不經意的關心),沒有壓力的學習(即不會感覺丟臉的學習),自然提出這裡怎麼做?使人人都能安心學習,彼此互信互助,是一種溫馨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多半並不指定同學要做甚麼?由同學自己商量、協調互相調配工作。透過「對話」產生學習的效力。重視成員之間的對話,強調小聲說話,彼此互相尊重。常聽見學校教師的麥克風聲音開得響徹,但學生仍然提不起興致。我現在教學完全不用麥克風,小聲的說話學生也聽得清楚明白。因為學生學會聆聽,今年校慶我們班討論班呼,我從旁觀察完全不介入,我看他們運作得很好、溝通得很流暢,每個人都很開心,我看了心裡很高興。(三)、教師教學的「敏覺力」──要立刻覺知學生的需求提供適宜的鷹架 在學生討論教學內容時,老師必須適時觀察學生的討論內容,觀察學生的表情適時關心,以便在統整歸納時提醒學生沒有覺知的內容或思考不足產生的問題,輔助與專業的協助,務必使能力較弱的學生參與學習與討論,使程度佳的學生深度學習並達到高層次認知的學習能力。(四)、加深學習的內容提供學生「跳躍學習」以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設計學習提問單時,要同時兼顧學習的難易度,符合差異化教學的原則,特別是文本中需要澄清的價值觀念,強調澄清與邏輯的推理過程,而非一味的強調重要記起來或者標準答案,切記學習的重要關鍵在於能應用所學而非記起來應付考試,注重學習的品質而非知識累積的量,強調知識的內化、應用而非僅只是「我知道」的層次。(五)、教師共同備課、同僚專業性的對話提升教學的品質 就筆者與現場教師互動的經驗,設計教學提問的學習單需要集思廣益並一同討論備課,同僚間專業的對話有助提升學習共同體的進行,更有助於教師發覺學生的需求與提升文本思考的全面性與多元性。 四、 學習共同體 學生活動照一年級剛開學傳統教學教室桌椅 2012 10 棋盤狀三大排 現今馬蹄形 學生互動 先兩兩互相討論 再小組互相討論 二年級時報告分享(小組自行調配工作) 一年級時心智圖學習 五、 結語沒有一種學習方法是完全的,我們所需要做的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隨著時代潮流去蕪存菁選擇適宜學生的方法,學習是學生的責任,我們教師的責任是啟發而非灌輸,最近參加一項國科會專案研究,教授對我們說:「改變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產生問題。」這是確實,但是我們若安逸於現狀就用遠不會發現問題,而我總覺得若能解決問題就能超越自己,這就是我的跳躍學習亦是我的教學樂趣。近來教學時以提問為之,剛開始學生不會回答也無法回答,但我就訓練自己在課堂中不斷的幫學生搭鷹架,教他們類化學習,耐心的等待學生思維能力的增強,果然就有學生就學會這種方法,提升了思考能力。杜威說:「從做中學」。分享我做學習共同體的經驗,期望有更多教師加入,我相信會有更多的學生受惠,建立教師社群文化,我相信孩子可以找到學習樂趣,教師也能不斷成長。